共享充電VS共享單車,誰更勝一籌?共享經濟環(huán)境下,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逐漸興起,大有勢不可擋之勢。共享充電VS共享單車,誰更勝一籌?共享充電比共享單車上市稍晚,但在共享單車還在燒錢的時候,共享充電已經走俏了。
近日,共享充電企業(yè)Hi電宣布公司已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,由志拙資本領投,非同凡想創(chuàng)投及4位個人投資者跟投,而這僅僅是近半個月之內共享充電行業(yè)數輪融資中的其中一例。
在這十幾天內,已有包括街電科技、小電、來電科技等共計5家企業(yè)獲投,融資金額近3億元,超過20家機構入局。甚至,3月底剛剛宣布獲得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后僅10天,小電便再度宣布獲得pre-A輪融資,除了金沙江創(chuàng)投、天使投資人王剛、德同資本等原有的投資方外,鼎暉、騰訊等巨頭也入局。
為什么資本開始強勢介入共享充電寶行業(yè)?“從大環(huán)境而言,線上流量在BAT的把控下已經越來越貴,因而線下流量入口被越來越多的資本和企業(yè)關注,包括此前資本投資滴滴、摩拜等的核心理念,就是搶占線下入口,”賽迪顧問有限公司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事業(yè)部經理王高翔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,“考慮到智能手機的普及,充電寶已成為高頻應用,因此資本也開始有所興趣?!?/p>
共享充電悄然走俏
所謂共享充電,簡言之便是通過租賃充電寶的方式滿足用戶的充電需求。在過去大半年內,這樣的手機充電站在一些大型商場、機場、火車站等區(qū)域中開始出現,用戶僅需掃碼、注冊、交納押金之后,便可按時間計費使用充電寶。在押金和計費方式上,各家企業(yè)有所不同。
根據企業(yè)公開資料,街電科技和來電科技在用戶使用前均要收取100元押金,小電不收取押金。計費方式方面,大多數企業(yè)均有1至2小時的免費使用期,免費使用期之后按照每小時1元或每天2元收取費用。目前來看,共享充電寶產品主要分為實體充電寶和充電寶租賃柜。
區(qū)別在于,前者是機端連線充電,無法帶走充電寶,目前以小電為代表,后者則是租賃柜固定,其中有可攜帶的實體充電寶,以來電、街電為代表。共享充電之所以能夠走熱,與用戶移動充電的剛需不無相關。
有數據顯示,2011年至2014年,我國移動電源市場規(guī)模分別為34億元、58億元、105億元、165億元,2016年移動電源行業(yè)規(guī)模將達到320億元。全球充電寶規(guī)模也已突破千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約25.9%?!笆謾C功能不斷增加,智能機電池續(xù)航能力卻有限,充電是一件高頻剛需的事情?!痹Z資本合伙人陳洪亮認為。
盡管充電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移動充電的剛需,但由于攜帶不便、電量不足等原因,很多時候充電寶無法隨時隨地使用,這便在與用戶隨時隨地對電的需求之間,形成了缺口。
“充電寶確實可以如摩拜、滴滴一樣,成為導流的工具和手段,”王高翔指出,“首先,智能手機的發(fā)展,使用戶對充電寶需求量極大,成為高頻應用,這給共享充電提供了一定可能性。其次,共享充電比共享單車更容易控制和管理,無論是丟失還是損壞,更容易監(jiān)測追責,風險相對較小。
另外,充電寶能夠被很好地復用,比較適宜被共享。當它的使用量和使用頻次起來之后,便能顯示出場景和入口的作用。”
共享充電前景不明
理論上而言,共享充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用戶的充電需求,但總體來看,共享充電仍然剛剛起步,發(fā)展前景并不明朗。
不止一家共享充電企業(yè)在接受采訪時都會算一筆成本賬。來電科技創(chuàng)始人袁炳松指出,來電科技的充電寶每臺每天被借出0.7至0.8次,單日收益平均2元,一臺充電寶成本在90元左右,循環(huán)使用次數約為800次,在不考慮充電寶柜臺成本、場地費用外,一臺充電寶平均45天就能回收成本。
Hi電創(chuàng)始人劉文源也曾透露,桌面式充電寶成本大多在100元以內,在理想情況下,一個月即可回本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目前共享充電的盈利模式。事實上,該行業(yè)可見的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租賃充電寶、押金和廣告身上。
但這樣的盈利模式真的可行嗎?“共享經濟。我不認為在這個時間點,僅僅依靠租賃、押金的循環(huán)就能實現盈虧平衡,未來共享充電更多需要依賴廣告入口的價值,”“短期來看,看不到盈虧平衡的周期,尤其在目前爭取流量的階段。這會是一個長期燒錢的行業(yè)?!卑鹱稍兎治鰩熇铌槐磉_了相似的觀點。
“共享充電盈利模式的想象空間并不是特別大,未來可以集中在場景化營銷方面,”李昊指出,“燒錢方面,會比共享單車要好,畢竟充電寶設施成本有限,但也正因如此,意味著這個行業(yè)門檻更低,競爭會更加激烈。”而在多位業(yè)內人士所較為認可的廣告模式上,共享充電又能夠有怎樣的表現呢?決定這個問題的關鍵,還是落歸到用戶上。
“如今的手機續(xù)航能力正在不斷發(fā)展,免費手機充電站隨處可見,即便是個人充電寶,也越來越走輕薄路線,幾乎已人手一個充電寶,”李昊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,“因此,我個人對共享充電的需求量保持疑問?!蓖醺呦鑴t提到共享充電的另一個風險,即快速充電技術的普及。
“如今包括oppo、vivo、華為、小米都在做手機的快充,未來也不排除蘋果手機搭配這項技術,這意味著共享充電寶能夠覆蓋的客戶群可能會呈現斷崖式下降,”王高翔直言,“對于這個行業(yè),我保持謹慎看法。”
共享充電VS共享單車,誰更勝一籌?智能手機的發(fā)展,使用戶對充電寶需求量極大,這給共享充電提供了一定可能性。其次,共享充電比共享單車更容易控制和管理,風險相對較小。充電寶能夠被很好地復用,比較適宜被共享,繼續(xù)關注開淘網,看更多精彩內容。
推薦閱讀:
京東到家發(fā)布生鮮電商報告:互聯(lián)網公司有什么口味?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