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價無論是線上,還是線下都是一個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,然而開淘小編卻發(fā)現(xiàn),很多的商家會有一些對于定價的錯誤心理和誤區(qū)。接下來就為大家分享下。
1、心想著產不多就好了,有點商家會認為商品的進貨價多少,大概掙多少錢就好了,很快的就把價格定西來,現(xiàn)在很多的商家掌柜都是這么定價的。
2、抱著薄利多銷的心理,很多的掌柜在定價上,會將商品的利潤定得很低,這時候價格沒有銷量,我們想要將價格提高就很難說服消費者了,因為每一個商品的詳情頁上,都是可以找掃歷史最低價的,實際上子淘寶上,機會銷量最好的寶貝,都比同類商品的價格要高上一個檔次。
打個比方,假設一個商品的定價是在100元,利潤是10元,而一個月的銷量是100件,那么最后的利潤就是1000元,有的商家可能會為了銷量將價格調至95元,也就是說,每一件的利潤是5元,賣了1000件,最終的利潤是500元,而利潤也隨之降低了一半,商品額價格降低了僅是5%,他直接影響的是利潤降低了50%,那么也就是說1%的價格=10%的利潤,那么也就是說,需要將銷量提高一倍,才能夠有同樣的利潤。
實際上我們不如這么思考,降低了5%的價格,對消費者是否存在吸引力,能不能用這一個價格吸引到消費者的購買的欲望,從而促使銷量的提高。
這里我們不妨思考思考?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數(shù)據(jù)表現(xiàn),人們對價格的感覺指數(shù)是12.5,也就是說只有價格下調或者上調了12.5%才會有讓人有感覺。
另外銷量提高了一倍,是否真的能夠達到原來的利潤?實際是哪個我們的銷量要提高了一倍,那么我們也意味著我們資金需求增加一倍,勞動力里也要增加一倍,甚至說場地增加一倍,囤貨風險也隨之增加了一倍。
推薦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