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市民張女士撥打本報新聞熱線96677反映,她網購快八年了,朋友都叫她“網購老手”,可是老手也有“翻船”的時候,她幫朋友網購衣服,被騙了125元錢,淘寶、第三方支付平臺等都不負責,想報警都不夠立案資格,律師建議以“產業(yè)名義”立法。網上騙子稱沒收到款,騙顧客再付一次。
付款后“蹦出”陌生頁面
“這么多年了,還是頭一次網購受騙,真郁悶!”昨日,記者見到張女士。據她介紹,網購經驗近八年,周圍朋友同事要網購,都是把網上看中商品的網址給她,讓她負責交易。
前段時間,她在QQ上收到朋友發(fā)的淘寶網購物鏈接,稱價錢已被賣家修改好,她只管網上付款就行了。她點進付款頁面,顯示“支付寶故障,請進入網銀支付”,由于朋友催得急,她立即通過網銀付款,支付成功后顯示“易寶支付成功”,緊接著又出現“游戲幣充值成功”頁面。
因為平時付款成功后,從來沒有“易寶支付成功”和“游戲幣充值成功”的字幕,張女士趕緊打開淘寶記錄,卻找不到完成此次購買記錄。
據張女士的朋友說,當時看中的一款衣服,淘寶里有三個賣家網址,前兩家都是200元左右,而旺旺名為“qhf31253”的賣家標價只有124元。朋友加了“qhf31253”自動回復的QQ號碼為好友,用QQ向賣家咨詢得知,可以125元包郵。于是朋友趕緊托付張女士網上付款,付款后聽張女士一說頁面顯示有問題,于是在QQ上詢問賣家是否查詢到已經付款,賣家卻稱沒有,要求重新支付一次。這話一說,她倆才覺察到真的受騙了。
金額太少不能立案
不甘心就這么被騙的張女士馬上撥打淘寶客服電話,得到“‘qhf31253’賣家賬戶存在不安全行為已被凍結,您點擊非法鏈接被詐騙了”的答復。易寶客服電話則回復稱,已經查詢到該筆交易是支付給六九網絡科技公司,用于購買游戲虛擬幣。
隨后記者撥通兩家網站確認,張女士反映情況屬實。客服電話表示,是有人將虛擬幣訂單植入木馬程序后,形成與淘寶相關商品的訂單,他們不可能承擔責任,建議報警立案。
隔日,張女士二人向派出所報案,民警稱,要損失5000元金額才達到詐騙立案標準,所以不能立案,只能登記。
建議網購以“產業(yè)名義”立法
網購遭遇“釣魚”欺詐,卻被淘寶、第三方支付平臺告知無法負責,報案也不夠立案標準。由于網購的大多數商品金額都不大,這令不少消費者吃了啞巴虧。
很多受害者自發(fā)組織QQ群集體維權,記者加入一個群號為“141686037”的網購受害者群里看到,這個群已經有165人,“上海460、云南3400、成都650、武漢9000、長沙17580、貴州安順330……”群成員網名均是地區(qū)加被騙金額組成,受騙人員來自全國各地,受騙金額從幾百到上萬元不等。反映情況大同小異,多是質問“知名購物網站卻不能防范非法鏈接、日常監(jiān)控作用都沒有用、消費者受網購欺詐沒人負責,只能自己吃虧”等等。根據中國反釣魚網站聯盟發(fā)布的信息,截至2011年3月底,已認定處理了43842個“釣魚網站”,大多集中在網購、電子商務等領域。
貴陽民族律師事務所鄔虎銘律師認為,今年兩會期間,不僅網購維權成為熱點,網購立法也受到關注,雖然“一事一立法”可能造成法律法規(guī)的疊床架屋、重復立法,但“網絡”外延非常寬泛,包括社會生活方方面面,建議以產業(yè)名義立法。另一方面網民通常信任知名網站,詐騙分子就大肆制作“釣魚網站”實施網絡詐騙,網站企業(yè)的防御機制和處理機制不完善,使網民吃啞巴虧,公安等政府管理部門更應重視網絡安全監(jiān)管,加大打擊力度,為網絡交易提供一個安全的環(huán)境。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